全国服务热线 4001334566
语言
关于我们

Company Profile

天华中威科技微波小课堂_4D成像雷达天线布局

06-09

雷达专业人员对于天线的设计大多是指天线布局设计,而并非是专业的天线设计,前者指的是利用算法来优化天线的排放位置,配合波形设计以及信号处理算法,使得阵列能够得到更多的增益,提高雷达探测性能。后者完全就是指天线设计,主要是针对天线设计的硬件方面。这点刚入门的雷达工程人员需要注意一下,把主要方向搞正确。

1、4D成像雷达天线布局要求

面对不同的场景,4D成像雷达天线布局需求不同,比如前向雷达、角雷达、侧向雷达,但本文仅讨论基于前向雷达的天线布局需求。

根据能量守恒定律,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,雷达发射功率一定,则电磁波扫描空间体积恒定,因此短距雷达需要大FOV,远距离雷达需要窄FOV,高分辨需要大天线孔径,这里可以参考文末特斯拉双级联雷达天线布局。

4D成像雷达需要同时具备方位和俯仰的分辨能力,可以瑞利分辨,也可以是超分辨,同时还需要测角无模糊和测角DOA算法稳健性高(抗干扰性强),详细4D成像雷达基本的要求如下:

(1)水平FOV大于120°,俯仰FOV大于30°。俯仰FOV要求可以放宽一些,但水平FOV必然需要大于120°,才能在近距离检测到更大范围内的目标。

(2)水平角度分辨率小于0.5°,俯仰角度分辨率小于0.5°,目前业界的天花板是俯仰均达到0.1°(美国傲酷),主流四级联成像雷达的指标是水平0.5°,俯仰1°(大多数雷达厂商)。

(3)水平和俯仰角度无模糊,角度模糊是必然会存在的,因为角度模糊可以由天线设计决定(稀疏阵),比如俯仰维度FOV只有30°,因此30°以外的角度模糊都不会影响检测。水平维度要求高,常采用解角度模糊算法来规避角度模糊问题。

(4)超分辨DOA测角算法高稳健性(稳定性/鲁棒性),超分辨DOA测角算法精度和检测概率很容易受到信噪比影响,这样不仅没有给雷达系统带来好处,反而令雷达存在缺陷(测角稳健性差、算力高),如此可见复杂度高的超分辨算法的确要慎用。超分辨的主要目的是在角度维/空间域上扩展点云,使得同一个目标能够获得更多的点云,达到成像的效果,需要尽量选择高稳健性、低复杂度的超分辨算法,比如单快拍(Single-Snapshot)的快速插值迭代波束形成(Fast Iterative Interpolated Beamforming,FIIB)。

(5)满足高精度测量,高精度测量和波束宽度以及信噪比有关(FMCW系统性能参数之测量精度公式推导),波束宽度与阵列天线设计有关,一般而言需要采用稀疏阵,纵观管目前的雷达企业,稀疏均匀阵是主流(大陆、采埃孚),稀疏非均匀阵则主要用于解角度模糊(特斯拉)。信噪比与雷达系统增益有关,即雷达链路预算,其首要原则是期望增益越高越好,但是雷达系统设计中往往事与愿违。

不过,话说回头,要做到上述指标,还真不容易。因为在雷达系统中,往往有些时候一个指标和另一个指标是相互矛盾的,为了满足能量守恒定律,经常是此消彼长,顾此失彼,提高某一指标需要牺牲另一指标。所以,雷达系统设计通常是一个博弈与平衡各方的过程,感觉扣扣嗖嗖的,并且要与具体场景、超分辨DOA算法、工艺制造、硬件紧凑设计、生产成本低因素结合起来。总的来说,就像喜欢一个人,没有最好,只有最合适。

2、4D成像雷达天线布局方案

传统MIMO车载雷达水平角度估计采用基于波束赋形算法,如3D-FFT、Capon、DBF(数字波束形成)等。波束赋形(Beamforming)又叫波束成型,本质上属于空域滤波,波束赋形既可以用于信号发射端,又可以用于信号接收端。世界上关于4D成像雷达天线布局方案层出不穷,花样百出,如果读者想要了解更多的天线布局,则可以花时间在网络、论文、专利中寻找,以便探寻天线布局的来龙去脉与细枝末节,本文就简单提及一些,仅作引导。

如果要对俯仰角度估计,那么至少需要采用4D-FFT(水平维度3D-FFT,俯仰维度4D-FFT),如此一来4D成像雷达天线的布局必然是一个二维面阵,如下图所示是参考文献[1]的天线布局:

图片

上图中上面部分是原始PCB的天线布局图,下面部分是MIMO虚拟阵列布局,上述布局若采用超分辨算法可以满足需求,若阵元间距不超过半波长,则无角度模糊。但这样的布局会导致收发天线间存在较强的耦合(收发通道泄漏),尤其是在四个顶点位置,想要适用于车载雷达,需要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的位置相隔较远,要求隔离度大于60dB,可以在收发通道间插入合适的屏蔽材料,隔离度会得到提高。故上述天线阵列可以改进为如下的布局,隔离度大于50dB,但带来的问题是雷达需要更大的尺寸,同时牺牲了俯仰维度的分辨率。

图片

即使上述天线布局降低了俯仰角的分辨率,但是对于车载雷达来说,水平角度分辨率的指标需求高于俯仰维度。因此,从雷达系统需求的角度来讲,对于俯仰维度往往需要采用更具备性价比的方式,例如在参考文献[2]中给出的常规参考设计如下图所示。

图片

上图中(a)是发射天线,(b)是接收天线,采用4T16R布局,(c)是MIMO虚拟阵列。这样的布局会导致在俯仰维度的4D-FFT点数变少,但也足够用了,更关键的问题是上图的低配版天线布局其实工程实现也不容易,因为目前的雷达芯片提供的单芯片集成雷达还没有4T16R或者1T4R的,也就是说天线布局要与雷达芯片收发通道数量高度匹配,否则设计出来的天线不能工程化。

目前,大多数雷达企业都倾向于采用微带天线,如串联馈电贴片天线(Series Feed Patch Arrays),这种天线所占的面积较大,为控制雷达体积,实际的天线布局存在很大挑战。如下图所示是德州仪器(TI)推出的成像雷达(imaging radar)demo版,虽然天线布局能够实现较好的水平和垂直角度分辨,但还不是最优的布局(demo就是一个练手和入门的)。

而且这种采用多芯片级联的成像方案,会给后续的天线通道校准带来挑战,而且功耗和成本都较高。目前大多数四级联的成像雷达功耗都达到了25W,这么高的功耗不容小觑,尤其当汽车采用5R5V甚至更多的传感器方案后,功耗和节能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
图片

3、水平维度天线布局方案

水平维度可以让分辨率、精度和FOV越高越好,但实际工程上必须在给定需求下,利用已有资源条件获得一个解决问题的局部最优方案,并且在后续产品迭代中逐步靠近全局最优方案。

多模前向雷达需要完成远中近距离的多模式检测,首要指标就是看得远,根据目前的4D毫米波雷达指标,远距离检测一般在300米以上(部分厂家已经达到350m+),需要检测如此远的距离除了要在波形设计上下功夫之外,在天线布局上也需要下功夫。下面是几种水平维度的天线布局方案,以及配套的措施。

(1)单通道增加天线孔径

一种方法是增加天线孔径,使得波束变窄,则发射能量在某一方向上聚集,一般是视轴(BoreSight)/法线,这是一种牺牲FOV换取最远探测距离的方案。如下图所示:

图片

(2)波形设计

如采用DDMA-MIMO波形,可以让所Ntx根发射天线同时发射,能量集中可以让探测距离得到提升,且信噪比提升10log10(Ntx),雷达原始数据量降低Ntx倍,但需要通道分离解DDMA。但DDMA也存在自身的缺点需要规避。(4D成像雷达专栏 | 4D成像雷达MIMO波形分集技术)、(汽车成像雷达波形选择)。

(3)MIMO稀疏阵

稀疏阵可以形成窄波束,发射能量得到集中,本质上和(1)相同,也就是增加天线孔径牺牲FOV换取最远探测距离。前提是FOV减小并不会影响雷达扫描范围,且能够得到很高的角度分辨率,虽然MIMO稀疏阵的方案会存在角度模糊,但可以采用解模糊天线或者解模糊算法,如特斯拉双级联雷达。(特斯拉双级联毫米波雷达解析)

基于FFT的DOA估计角度分辨率(瑞利分辨率)与天线孔径成正比,天线孔径L = N*d,其中,N是天线数目,d是阵元间距。通常只要雷达芯片给出收发通道数,N是固定不变的,如果想增加角度分辨率,有效的方法只有提高天线间距d。但d并不是随意增加的,因为会导致角度模糊(angle ambiguity),传统雷达阵元间距d一般是半波长,4D成像雷达采用稀疏阵可以更高(比如2倍半波长)。

角度模糊的本质是栅瓣(gating lobes)引起的,也就是空间采样混叠。在FOV内所求方位角是不模糊的,约束条件就是相邻两个接收天线阵元相位差小180°(pi)。例如FOV=180°,则要求在180°范围内角度不模糊,经计算得到阵元间距不得大于半波长。在阵元间距为半波长的8个均匀阵下,分辨率只有14.47°。那如果降低FOV要求,比如20°,那么阵元间距可以增至2.92倍半波长而不模糊,在8个均匀阵下分辨率增至5°左右,再加上超分辨DOA估计,可实现更高的角度分辨率。

至于双级联雷达6T8R水平维度需要达到2~3°的分辨率,且在FOV需要满足120°到150°时,单纯增加阵元间距是矛盾的。因此,有人提出了通过设计不等间距天线(NLA)/非均匀阵,结合FFT来提高角度分辨率的同时解决伴随而来的角度模糊问题,这就是之前提到的特斯拉双级联雷达。

另外,在超分辨算法中,子空间类(MUSIC、ESPRIT)不太好用,目前主要集中在似然类(DML、SML)、压缩感知(CS)、矩阵补全(Matrix Completion)、自适应迭代上,深度学习(DL)类目前在工程上也不实用,主要是精度低、算力高,不过将来说不定很有用,详细可看参考文献[4]。

图片

4、俯仰维度天线布局方案

俯仰角估计要么是4D-FFT,或者稀疏阵+超分辨DOA估计,或者4D-FFT粗估计再加上超分辨算法精估计。

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,现阶段俯仰角的测量往往采用Monopluse方式更合适,同时结合MIMO体制可更进一步提高信噪比,也就是说,只用两根天线即可同时测量俯仰角和水平角的角度,只要保证错开天线距离不引起俯仰维度角度模糊即可,牺牲的角度精度可以通过后续算法解决。

图片

如果采用多芯片级联,可以提高俯仰角测角精度,如特斯拉双级联4D成像雷达天线布局,如下图所示。俯仰角的测量一般采用相位法比较合适,Bosch的MRR采用俯仰面天线方向图幅值比来计算俯仰角,感兴趣的可以参考文献[3]。

图片

国外新兴4D成像雷达企业傲酷,现已被安霸收购,其宣称的4D成像雷达指标为业界第一梯队,不过根据业内人员的长期关注,实际上是牺牲置信度换来更高分辨率,得到的点云只有量,而在质上要逊色一些。但其提出的动态波形自适应算法、虚拟孔径成像(VAI)和AI 软件对发射波形进行时变的相位调制,并对接收到的数值进行插值和外推确实有些创新。根据傲酷发布的专利来看,其天线布局可能如下图所示:

图片

从布局上看芯片是需要特殊定制的3T6R形式,成本高但设计灵活,一旦量产之后成本不再是问题。同样采用特殊芯片的是Arbe,收发天线集成在不同芯片上,其天线设计方案采用了面阵设计,由于芯片采用COMS工艺,雷达板卡的尺寸并没有很大,官宣的实测效果表明其成像雷达也位于世界第一梯队,其雷达板卡如下图所示,两块芯片用于发射,四块芯片用于接收。

图片
图片

采用雷达专用芯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平衡功耗、散热、通道耦合、校准和分离等问题,如果能够完全解决这些问题,且成本降低,芯片量产,则也能给整个4D成像雷达行业带来新的技术革命。Arbe的口号就是:“雷达革命,业已实现”!

本文只是简单总结了一些案例,分析了一些已经存在的事实。天线布局是一个专门的课题,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,同时需要统筹雷达链路增益、波形设计、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、存储和计算资源、功耗、尺寸、成本等诸多方面,是一个系统性极强的工作。

最好是可以参照市面上的天线布局,自己做仿真,一方面是看别人的布局如何,另一方面是可以改进自己的布局,知己知彼,雷达必成!

【参考文献】

[1] Mietzner J ,  Lutz S ,  Weckerle C , et al. Compact 3D MIMO radar — Antenna array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[C]// 2017 European Radar Conference (EURAD). IEEE, 2017.

[2]A New Antenna Array and Signal Processing Concept for an Automotive 4D Radar

[3]Development of a mid range automotive radar sensor for future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

[4]Spectrum-based Single-Snapshot Super-Resolution Direction-of-Arrival Estimation using Deep Learning

Copyright © 2011-2023  北京天华中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1416号-1 All Rights Reserved